今天,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揭晓。以同济大学GNSS团队负责人李博峰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“导航卫星精密定位的空间误差处理关键技术与星地一体化应用”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。
项目以导航卫星高精度、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定位为目标,历时十余年的“产-学-研”联合攻关,突破了导航卫星精密定位的空间误差处理的共性基础理论,攻克了复杂环境下精密定位的空间误差精细化处理关键技术,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覆盖“星地一体化”的高精度定位增强系统,实现了国内实时高精度、全球快速高精度的定位服务。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、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7项,发表论文126篇。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外精准农业、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成功应用,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7.7亿元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,为推进我国空间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完成单位:同济大学,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上海海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项目完成人:李博峰、沈云中、葛海波、梁霄、杨玲、张磊、李浩军、楼立志、陆赛赛、伍晓勐、张沛尧、刘天霞、苗维凯、任强、王冠君
同济大学GNSS团队
同济大学GNSS团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聚焦社会实际应用问题,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其他国家/省部级研究课题40余项,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,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。
团队围绕卫星大地测量及其交叉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,长期致力于发展空间测量数据误差处理理论与方法,并以此为核心着力于三个研究方向:低轨增强 GNSS(LeGNSS)关键技术、GNSS高精度定位理论与关键技术、多传感器无缝空间感知技术,逐步构建星地协同GNSS融合多传感器的位置感知与服务体系。
团队研究内容涵盖GNSS及低轨卫星精密轨道与钟差确定、高精度轨道与钟差智能预报、低轨增强导航卫星系统、低成本终端GNSS高精度定位、长距离高精度RTK、毫米级实时变形监测系统、GNSS/UWB/VIO无缝定位、GNSS/INS/Lidar定位与建图、5G/Wifi/UWB/ibeacon/bluetooth/地磁多源融合室内定位、水下高精度定位等,旨在满足各类终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米级至毫米级的定位需求。
目前,团队研究已成功应用于边坡/井下形变监测、园区人员定位、沙漠/远海高精度定位、车辆导航、精密定轨等领域,我们热忱欢迎与各界合作并交流经验。
李博峰教授介绍
李博峰,同济大学长聘特聘岗、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曾任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,现任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、人事处处长、人才办主任。国家高层次青年海外引进人才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上海市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、上海市曙光计划入选者,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科学家奖、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、宝钢优秀教师奖等。担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理论委员会(IAG-ICCT)委员、国际大地测量协会(ICC-JSG5.3)工作组组长、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“对地观测与导航”总体专家组成员、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科技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第五届理事会“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”副主任委员, 第七届“全国交通工程测量学术研究会”副主任委员,上海市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理事长等。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desy、Satellite Navigation以及国内期刊《导航定位学报》、《武汉大学学报-信息科学版》等期刊编委;发表论文200余篇,其中SCI检索120余篇,EI检索50余篇,Google学术引用5300余次,H10指数122, H指数42; 连续五年入选全球2%顶尖科学家榜单(2020-2024)、连续三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(2021-2023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