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新闻中心

同济大学GNSS团队《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上海市级重点课程

时间:2025年09月03日 作者: 点击数:

2025年8月21日,教育部发布了《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》,认定5999门课程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涵盖线上一流课程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、线下一流课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五大类别。经申报推荐、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等程序,由李博峰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所建设的《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》课程成功入选“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”。

此前,上海市教委公布了《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》,共立项602门重点课程,涵盖AI+课程、产教融合课程、创新创业课程、紧缺急需人才领域课程、实验实训实践课程及其他类别。经专家评审等程序,由李博峰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所建设的《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》课程入选了2025年度上海市重点产教融合课程。


课程介绍

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开启了空间测绘的先河,推动了测绘学科的转型发展,是过去近三十年以来对地观测和遥感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,同济大学开设《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》已有近30年的教学经验和传承。在90年代,该课程由刘大杰教授、施一民教授、过静珺教授等共同编写教材,并面向测量专业学生讲授。进入21世纪,该课程作为本科三年级专业基础必修课,主要讲授以GPS为主的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。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(GNSS)发展,尤其是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建成,课程的教学大纲、教学内容、课件、教材、编程实践、工程网设计与实验等内容都亟待更新。

在以李博峰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经过近10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,通过近3年的集中课程改革,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(测绘工程)、同济大学iGMAS(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)分析中心、iGMAS创新研究与应用中心等优势平台,以培养具备理解能力、动手能力、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卫星导航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为目标,通过将基础理论与先进技术深度结合,更新完善了新时代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《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》课程。此外,同济大学 GNSS 研究团队在多年科研积累与教学实践基础上编撰的《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》教材在今年年初正式出版,与本课程形成了有力配合,将共同为测绘学科建设、专业人才培养及GNSS技术创新注入新活力。


结语

此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与上海市重点课程,标志着《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》课程建设取得突出的阶段性成绩。未来,团队将继续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为我国卫星导航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

Copyright@同济大学GNSS研究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

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

关注公众号